点击数:发布时间: 2018-12-06 10:42:49
电焊、气割作业为何频频引发火灾,此类火灾又是如何产生的,作业时应该怎样避免失火?昨天上午10时许,市消防支队选择海曙区一待拆迁工地进行电焊、气割作业实验,还原火灾现场。
实验开始,首先是还原电焊、气割作业现场。在一建筑大厅内,工人在二楼使用液化石油气和氧气混合的设备,对工字钢进行热切割。他“没注意”的是,切割时飞溅的火星掉落在一楼大厅的沙发和地毯上。切割作业进行到2分11秒时,地毯突然冒出火苗;3分03秒时,火苗蹿出1米高,地毯周围环境温度达到105℃;4分15秒时,火势伴着浓烟已覆盖一楼大厅……
“这个实验还原的是10月29日富茂大厦附楼的那起火灾,也是火星从易燃物的缝隙中‘钻’了进去,引燃内部。”工作人员对电焊、气割引发火灾的原理进行了实验解析,并测试了火星温度和飞溅距离。
数据显示,气割火花的喷溅颗粒温度约1147℃,当离开气割源时随着时间而冷却,冷却的快慢与颗粒的大小、环境温度、风力等有关。当颗粒离开气割点10秒至20秒,仍保持着800℃左右的温度,大大高于一般可燃物的燃点。而根据实验测试,在1.7米高的脚手架上进行气割作业时,火星飞溅距离达到6米。而在实际操作中,切割吊顶等高空物体时,火星飞溅的范围会更大。
对此,消防实验人员提醒市民,进行电焊、气割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,必须持证上岗,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。同时,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监管人员,都要严守安全管理规定。若违反规定,一旦出事,责任人轻则被拘留,重则追究刑事责任。(记者王晓峰通讯员颜杰陈星璐)